美国当地时间1月7日至10日,备受瞩目的“2025国际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展览会”(以下简称CES2025)在拉斯维加斯召开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现场参展获悉,本届CES,AI(人工智能)依然是核心主题,可以说整个CES2025遍地是AI。各类软硬件同台角逐,激烈“对垒”。
据第一财经1月9日报道,当地时间1月8日,在CES2025的展会现场,宇树科技展台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说道,“我们大家带来的所有样机,都已经全部销售出去了。”
据第一财经,工作人员没有透露海外市场的销量情况,但称宇树四足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占比达到60%-70%。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目前在海外市场,机器狗的售价在2000美元(约合人民币1.46万元)起,机器人的售价16000美元(约合人民币11.73万元)起步。
中国机器狗厂商HengBot也在本次CES当中展出了旗下四足机器狗“哮天”。“前来询问的客户以北美地区的消费者为主,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售,但我们已收到了大约二三十位客户的意向订单。”对于还处在demo阶段的厂商,CES也是一个直接面向客户的试炼场,“我们会根据不一样的客户的需求,提取共性,争取上市之前再做一些产品迭代”。
当地时间1月8日,记者看到银河通用、宇树科技、速腾聚创等国内机器人厂商在CES现场收到了诸多海外客户的询问和体验。不少国内机器人厂商和记者说,本次在CES展出就为了“刷脸”,获得更多确定性订单的同时,也为企业寻找新的海外落地场景打下基础。
据每经此前报道,从长期资金市场近期表现看,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火热,部分公司涨停连板。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师指出,预计未来25年,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7万亿美元。
近日,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, 当下的最大瓶颈,包括人形机器人、四足机器人等,是基层AI在全世界内都未达到一个像初代GPT或者初代通用AI的能力,这也是目前整个行业最大的问题。
目前机器人本身,比如双臂机器人或者工业机器人,如果加了AI以后产生的能效比人低,如速度比较慢、精度比较差、能干的活比较少,其实很难替代人在工业领域的价值,整个商业闭环没法跑通。
如果机器人AI的能力能突破一个临界点,工厂基本工序能跑起来了,而且效率比较高,价格也比较便宜,能轻松实现商业闭环并大规模推广,我觉得是最有价值的。
当然,目前硬件方面也有些挑战,比如硬件的机械臂负载能力不够,精度不太够,成本有点高,但这只是工程上的问题。
所以, 最大的问题还是整个机器人AI没有突破一个临界点,目前在具身智能或者机器人AI这样的领域, 当下大家还觉得机器人有点笨拙,只能干一些固定的活,但我个人比较乐观。再过三四年,不会超过五年,比如在工业或服务业,能有终端产品出现。
回到CES2025现场,据第一财经, 除了 人形机器人之外,机器 狗、 机 器猫、 陪伴机器人、可穿戴机器人等多种多样的机器人类型也在CES 2025 中展出。 不同国家的从业者也在探讨,机器人如何走出展会,走向更多工业、工作、日常生活等场景。
开展前两天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每日暴走万步。记者在现场看到了各类不同的机器人及电子消费产品。
OLD WORLD LABS展位前,一名机器人在走来走去,向观众挥手,它也可以与人握手
美国一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IntBot展示的人形机器人,它可以与观众对话互动,并做出相关肢体动作
TCL发布的全球首款分体式AI陪伴机器人TCL Ai Me,凭借可爱外表吸粉无数
CES2025上,“低空经济”吸引观众“打卡”。小鹏汇天展位上,人头攒动